DSE中文閱讀理解文章作者不懂答題 網民:香港出題走火入魔
發布時間: 2018/04/10 11:37
最後更新: 2018/04/10 17:46
DSE文憑試2018核心科目中文科昨日(9日)開考,其中卷一閱讀卷乙部「閱讀能力考材」,引用台灣作家林黛嫚的《孤獨的理由》考核考生能力。林黛嫚昨晚在Facebook帖文,形容出題很靈活,但坦言「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」,又稱「如果我是考生,大概只能低分掠過」;有網民留言更形容香港出題走火入魔。
台灣作家林黛嫚所寫的《孤獨的理由》,以第二人稱寫作手法,講述婆媳關係。
林黛嫚在帖文稱,香港友人傳來訊息:「2018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(DSE) 中文科筆試今日(9日)開考,乙部的閱讀理解的兩篇文章包括台灣作家林黛嫚《孤獨的理由》以及李翱的《命解》。」
林稱她打開附檔的試題,佔分70%的乙部《孤獨的理由》出了12題,略略看過後,認為出題很靈活。不過,她直言很多題都不知如何答,有空時再來試著答題;有網民在林黛嫚的fb留言稱希望林自己試做一次試卷,並將答案放上網,「文章的理解及分析,只是根據科目委員會及擬題員的評分標準作準,文章的作者是否這樣真的想法?有可能擬題員一己的想法,然後假設考生應該是這樣作答。」林今早再在fb留言稱,「如果我是考生,大概只能低分掠過吧,呵呵」。
以下為部分試題:
- 「你」結婚當天,作者記述了婚禮熱鬧的情景及「他」候車回家的情景,這處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?
- 對「他」而言,為什麼「回家的路雖長總不比人生路漫長」?試就「他」孤單落寞的心情分析說明。
中文科老師張珉聰早前指,白話文《孤獨的理由》以考生較為陌生的第二人稱寫作手法,「考生見到可能會有小小怯」,篇幅亦較長,或會不夠時間完成,內容關於婆媳關係,學生無親身經歷未必能理解,
男仔未必直接理解到女人心事,考生較有同理心相對較易理解。
事實上,DSE中文科被稱為「死亡之卷」,亦曾發生原作者也不懂作答事件。第二屆DSE中文科試題引用張曉風《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》和黃國彬《說誓》,惟前者受訪時稱對於部分題目的理解,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解釋的理由」;後者則稱,就算自己答題目都不會準確。
考評局回應指,中文科卷一設審題委員會,擬定試題及選取閱讀考材,亦會考慮考生的語文能力和對題目的熟悉程度,故取材會貼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及體驗;擬題時獨立地按閱讀材料的文章內容來擬題及撰寫評卷參考,以考核考生的閱讀能力,包括理解、分析、感受、鑑賞、運用不同策略等。考生的答案只要能根據文本作答,言之成理,即可接受。